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,截至2024年末,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.1亿,占全国总人口的22%。庞大的老年群体,加上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居民存款总额高达约160万亿元人民币,意味着中老年人掌握着相当规模的存款。老年人收入稳定、消费相对较低,每月都能积累一定存款,这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。
然而,现实中,老年人突然去世后,其存款继承问题常常引发家属与银行之间的纠纷。此前,银行规定免公证取款限额仅为1万元,超过此数额则需办理公证,而公证费用不菲,通常为遗产价值的1-2%,最低也需300元。这一规定源于以往一些案例:老人生前未办理财产公证,去世后,部分子女单独前来提取存款,引发其他子女争夺遗产的纠纷。为避免此类纠纷,监管部门才制定了此项严格的规定。
为化解这一社会矛盾,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央行联手出台新政,自2025年6月1日起,免公证提取限额提升至5万元。这意味着,只要死者存款在5万元以内,继承人只需携带死亡证明、亲属关系证明、身份证等相关文件即可办理取款,无需再进行繁琐的公证手续。此举不仅简化了继承人的操作流程,也显著减轻了银行柜台的工作负担,提高了办事效率。
展开剩余53%那么,如果死者存款超过5万元,该如何处理呢?对于存款金额较大者,继承人仍需前往公证处办理公证。然而,也存在两种例外情况:首先,如果继承人掌握死者的存款账号和密码,可以直接使用银行APP进行转账操作,将存款转入自身账户。其次,如果存款金额超过5万元但并非巨额,继承人可选择每日在ATM机上提取2万元的限额,分几天取完所有存款。
最后,对于死者突然去世且家属不知其存款信息的情况,继承人需要携带相关证明文件到银行逐一查询。通常,银行会提供死者去世前后六个月的账户明细,从而帮助继承人了解其存款情况。但我们仍然建议老年人将存款信息告知信任的配偶、子女或亲属,以防意外发生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。 这不仅能避免继承纠纷,更能体现对家人的关爱与责任。
"
发布于:北京市嘉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