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北方的寒冷早已让人们换上了棉衣,迎接冬雪的到来,但南方的温度依然让人感到热辣,短袖依旧是日常装束。变幻莫测的气温让不少人都感冒了,鼻涕和咳嗽不断,然而无论气温如何波动,南方的气温几乎从未低于20度,实在让人觉得难以忍受。
我个人非常不喜欢这种气候,但对于鸟儿们来说,这无疑是它们最喜欢的时刻。尤其是许多候鸟已经来到这里越冬,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只全球濒危的勺嘴鹬。令人惊讶的是,这样稀有的物种竟然就在我们身边,福建晋江的围头湾迎来了大量勺嘴鹬。这个国家级保护动物的到来,给了我一个难得的机会去接触这样濒临灭绝的鸟类。
虽然勺嘴鹬常常出现在新闻中,但大家关注的往往是它那独特的嘴巴,而不是它的数量如此稀少。勺嘴鹬的嘴巴像一把黑色的儿童勺子,轻松地在泥滩和浅水中扫动,寻找食物。它们的名字可谓是“鸟如其名”,嘴巴的形态让它们在潮汐池中觅食时得心应手。
展开剩余67%这种独特的小鸟与其他鸟类很难混淆。繁殖期的勺嘴鹬全身红棕色,尤其是头部、胸部和背部的羽毛,非常鲜艳,胸口还会有不同数量的黑斑。而到了非繁殖期,羽毛则变成了白色、黑色和灰色的混合,既显得清新可爱,又保持了一份精致。它们的腿和嘴都是黑色的,形成了自然的呼应,看上去格外协调。
像大多数鹬类,勺嘴鹬在繁殖季节会发出丰富的叫声,不论是空中还是地面,都会有不同的音调。而在迁徙和冬季,勺嘴鹬的叫声则简化为几声简单的鸣叫。尽管如此,勺嘴鹬的发声特征仍未被完全研究清楚。
勺嘴鹬的栖息环境也非常独特。它们喜欢在苔原上栖息,尤其是沿海的泻湖或海湾附近,寻找莎草、苔藓和矮柳等植物较为茂盛的地方来筑巢。迁徙期间,它们会前往温暖的沿海地带,特别是潮汐河口的泥滩,这些地方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,各种无脊椎动物、草籽和浆果,形成了极为丰富的营养来源。
这种迁徙并非没有挑战,勺嘴鹬在迁徙途中严重依赖黄海的潮间带。它们沿着俄罗斯、日本、朝鲜和韩国的海岸线飞行,最终到达东南亚越冬地。尽管它们对越冬地的要求相对宽松,但对繁殖地的要求却非常严格。勺嘴鹬的栖息地一度遭到破坏,尤其是在俄罗斯东北部的楚科茨克半岛和堪察加半岛。幸好,在各国的联合保护努力下,勺嘴鹬的数量有了回升,且也尝试了新的繁殖地。
勺嘴鹬的繁殖期通常在每年5月或6月初开始。雄鸟会首先确定领地,然后通过飞行展示自己,向雌性求偶。它们的求偶方式包括发出快速的翅膀拍打声和颤音。配对成功后,雌鸟会产下四枚卵,两只鸟轮流孵化,直到小鸟孵化。孵化后的幼鸟十分坚韧,通常在一天内就能离开巢穴,并在父母的带领下开始觅食,展示出非常早熟的特性。随着几周的成长,幼鸟开始羽翼丰满,准备独立生活。最终,父母也会各自南飞,而幼鸟则会自行迁徙。
勺嘴鹬之所以濒临灭绝,主要是因为它们迁徙途中停留的栖息地不断减少,尤其是在黄海地区。然而,随着各国对其栖息地保护的加强,情况已有所好转。尽管这种鸟的数量仍然非常少,全球仅剩600多只,但由于保护力度逐渐加大,它们的种群数量已呈上升趋势。
希望随着公众的认知度提高,勺嘴鹬的保护工作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。只要我们共同努力,保护这些美丽的生命,未来定会充满希望。
发布于:山西省嘉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