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22年大规模棚户区改造政策收官以来,城市更新成为新的焦点。不同于以往的“大拆大建”,旧城改造更注重对老旧小区的修缮和功能提升,例如粉刷墙面、增设电梯、更新管线以及增加停车位等。然而,并非所有老旧建筑都能免于拆除。旧改政策下,仍有三类房屋将面临拆迁:一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房;二是位于城市核心地段,具有高开发价值的房产;三是位于市政规划用地范围内的房屋。
其中,上世纪70-80年代建造的预制板楼房的命运备受关注。这些采用预制构件拼装而成的建筑,虽然建造速度快、成本低,曾有效缓解了住房短缺的压力,但其隔音、保温和防水性能普遍较差,且使用寿命通常仅为30-50年。那么,旧城改造下,预制板楼房是否会面临“全拆重建”呢?答案取决于房屋的具体状况。
展开剩余56%首先,对于经权威机构鉴定为危房的预制板楼,因其结构已损坏且无法修复,无疑将被拆除重建。其次,即使结构未严重损坏,但如果预制板楼房缺乏抗震、抗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,为了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,也可能面临拆除重建。最后,对于结构完好、保养良好的预制板楼房,则可通过旧城改造进行修缮,继续使用,无需“全拆重建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即使是因安全隐患而拆除的预制板危房,补偿方式也与之前的棚户区改造有所不同,不再是“一夜暴富”的模式。目前主要有两种安置方案:其一为实物安置,居民搬入政府提供的安置房,免去租房的周折,但补偿金额相对较低;其二为原拆原还,居民先搬至临时住所,待原址重建完成后再搬回,并可选择增加居住面积,但需要自行承担额外费用。
综上所述,预制板楼房的命运并非一概而论,而是取决于权威机构的专业鉴定。只有被认定为危房或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预制板楼房,才会被拆除重建;而结构完好、符合安全标准的预制板楼房,则将通过旧城改造进行升级改造,继续为居民提供居住空间。 旧城改造并非简单的拆除与重建,而是更加注重安全、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嘉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